從4種不同面向的重點觀察,讓閱讀國際時事更有趣

從旅行角度寫國際新聞學會的5件事之後,就開始學習以不同角度看國際時事,尤其從 2019 年開始,因較大的國際局勢變動,使我對全球各地的國際時事發展有更多深入探究。希望透過我個人不同角度的重點觀察,分享我是如何愛上看國際新聞,也提供大家日後當作參考依據。

從4種不同面向的重點觀察,讓閱讀國際時事更有趣
*Photo by khamkhor from Pixabay

1.從旅行角度觀察更多國際時事

現在台灣電視新聞台要看到大量的國際新聞還是相對較少,反而主動訂閱、追蹤相關的臉書、Line、IG、Youtube 等社群、全球各地的華語新聞平台等,才有機會了解更多國際時事脈動,但大部份的資訊仍蠻碎片化,需要自身多看、多聽、可判斷其可信度。

我曾在旅行數位雜誌擔任過主編,目前也為旅行紙本雜誌撰稿(採訪編輯),因此可從旅行角度看更多方的國際局勢。我個人認為想要多和這個世界接軌,最佳引起興趣的方式,就是先從和自己最相關的國際新聞讀起,或者像我一樣,因為時常旅行,可從曾到訪過的國家新聞、或從行前做功課時開始觀察。

舉例來說:先前我到荷蘭旅行之前,那年剛好遇上難民潮及恐攻事件頻繁發生。出發前聽說臉友因難民事件影響到行程後,我開始觀察當地情況,並事先規劃旅行備案,以便彈性應變。

當時到了荷蘭史基浦機場,才走出機艙,長廊就有持槍荷彈的警察一字排開,攔住所有乘客,一一盤問檢查。記得當時被問要去哪個城市旅行?旅行幾天?何時離開荷蘭等問題,還好當時有準備好資料。雖然至今不知為何會有這種大動作盤查,卻也是我多年來唯一遇過的一次特殊經歷。

2.歐美影集反應全球局勢與未來

不只是歐美電影、這十幾年來看過的歐美影集也不斷地與時並進,像是 英劇《捕捉真相 The Capture》AI 臉部辨識查案、與伊波拉病毒疫情有關的美劇《伊波拉浩劫 The Hot Zone》、或以此疫情發生地「剛果共和國」有關的英劇《寡婦 The Widow》,還有蘇聯時期發生的車諾比核災事故,以高度還原的美劇《核爆家園 Chernobyl》,都不約而同反應了現況。

近期則因發生 2019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2019-nCoV / 武漢肺炎),引發搶購口罩風潮、亞洲歧視之亂,全球各地亦傳出停飛中國航班、或禁止2周內曾到過中國的旅客入境等現象,都在某些談到病毒相關的影集中看過類似情節。

好比之前看的經典美劇《行屍走肉》,談到就是人類受到不明病毒感染後變成了行屍走肉,並引發一連串倖存人類的生存故事,衍生更多關於生存危機的人性心理議題。我就曾寫過這篇行屍走肉/陰屍路告訴我們:人性究竟是本善?還是本惡?,甚至還有外國作家出版書評 | 《陰屍路的黑暗療癒》從心理角度遇見陰屍路主角暗黑性格

不管這些影集的真實性、未來發生可能率有多大?有時候我們感嘆人生如戲時,其實戲也如人生,這些也許正反應著全球局勢發展的影集,提供我們更多思辨與探討的空間。

3.旅行前所做的功課是最好觀察

先前只要想去一些國家,除了事先做旅行計劃外,也會查詢這個國家、城市的歷史、文化等資訊。好比去德國柏林之前,我就讀了這本 《歐洲灰姑娘的分裂與蛻變、叛逆與創新:這就是柏林》,才知道德國柏林的布蘭登堡新機場至今都還沒建好。

波蘭最著名的奧斯威辛集中營,也有不少書有談論到。我是看了這本《奧許維茲臥底報告:自願關進納粹集中營的波蘭英雄》,才對這個集中營有更深的了解,雖然後來還是放棄去了這個地方。

很多人覺得國際時事離我們很遠,若像是我這樣時常旅行的人,光是歐洲攻怖攻擊、非洲豬瘟事件,甚至是現在全球正蔓延的武漢肺炎,就會發現它隨時牽動著我們的生活與旅行層面。

隨著新冠肺炎災情日趨嚴重,台灣、中國大陸、日本、香港等地,紛紛以戴口罩的防疫觀念以保護自己,但在歐洲有許多國家,只有在重病之際才戴口罩。

若在街上戴著,可能引發側目、造成更多人的困擾與恐慌,甚至奧地利明文規定公共場合禁止戴口罩,違者還會被罰款呢。所以這時剛好要前往歐洲旅行者,就得多留意當地的風俗民情與當地法律規範了。

全球化讓我們更能輕易的感受一件事的發生,多了解國際時事,可以進一步了解其國家歷史文化脈絡,再深入研讀相關資訊。也可以從旅行目的地挑選喜歡讀的國際時事,就會知道這個世界有許多訊息是我們所不知,但它卻一直在發生著。

4.多方觀察國際時事分辨假新聞

假新聞之所以盛行,正因為現在獲取的資訊管道多如牛毛,使許多以訛傳訛、或因不安和恐懼而造成人心惶惶的訊息大量傳遞,便容易斷章取義。就算是我們平常在追蹤的粉絲團、名人、新聞媒體,也都可能有誤報或其立場。當聽多了假新聞,被混淆視聽後,就更難分辨真假。

想要分辨假新聞,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方閱讀不同管道的新聞,不管是中文或英文,許多媒體所報導的角度、立場皆有自家特色,就連我的網站文章也有自己想要報導的面向。這樣的報導好處是,可以從不同的新聞報導中得到某起新聞事件的多樣化面貌,而非只是碎片化的訊息。進而感興趣並深入探討其更完整的新聞脈絡。

而通常一開始發佈的新聞,有時媒體為搶快,難免會誤傳訊息。我個人曾當過旅行記者,較了解新聞工作者為求迅速報導的立場。如果擔心自己觀察到的新聞有誤,慎選新聞平台來源外,讀新聞時,可隨時質疑這條新聞來源與邏輯性,或主動 google 查詢相關新聞報導。若能直接從官方獲取正確資訊,相信可信性會更高。

以上是小若培養喜歡看國際時事的觀察心得分享。我想不管是從網路、社群中看國際時事新聞、讀一本好書、和朋友交流國際時事、看歐美影集等,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有助於我們培養國際觀與國際素養,就能從更高角度看待事情的多元面貌。也唯有先感興趣,才能逐步和世界接軌。

→ 延伸閱讀:
2020社群媒體趨勢──分享我自身經歷3個觀察
小若心觀點 | 作為數位編輯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旅遊採訪秘辛大公開:從訪談10種心得讀進名人們旅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