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大概在幾年前,我就決定換個方式,試著讓自己「融入」當地生活,而不是只是「觀光」。至於我是怎麼融入歐洲生活,其實也就是嘗試著用度假和學著過當地生活的方式體驗歐洲旅行時光。
你有過費心規劃了歐洲自助旅行,把行程排的很滿,一天至少五、八個行程,從早上一路玩到晚上,玩遍了許多必訪的景點後,回到飯店卻覺得特別累,對每個景點也不是很熟悉,只有一種去了就好的感覺。我以前還蠻常有這樣的感受。
幾年前我第一次去歐洲自助,每個城市雖然待短短幾天,卻花很多時間在趕景點,沒有深度遊走在景點中,對一座城市也沒有更多的熟悉感,只是深怕錯過了什麼「必訪」,把自己弄得有些累心。
後來,因為生病加疫情之後,我開始學會在歐洲自助旅行時,用更自在度假的方式面對我的旅程,尤其是在德國、法國的旅行裡,我們幾乎花大把時間停留在一座城市發呆、在餐廳吃美食,隨意的逛街,享受度假人生。
從「觀光客」變成「在地體驗者」
我以往是一個追著景點跑的觀光客,現在變成更注重在地體驗的旅者,這中間也有一些超有感的收穫,讓我愛上了這種旅行方式。
走訪街頭巷弄,體驗真實歐洲風味
我會走進巷弄裡,找到一家沒有觀光客的小酒館,點一杯當地人喝的咖啡,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那份悠閒和真實感,是再多打卡景點都比不上的。也會待在一個偌大的廣場上,享受著陽光洗禮,看著不同打扮的人群穿梭在街頭的街頭,任由時間在自在氛圍中流逝。
省錢小撇步:深度體驗當地生活
深度體驗並不會花更多錢。當你像當地人一樣,去當地的超市買菜,自己簡單料理;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在運行的公車裡,感受著和當地人同樣的日常生活,這些在觀光地區可能都比較難做到,且也因此體會到這是最省錢的方式,也更深度體驗當地生活。
語言不通,也是歐洲自助旅行的樂趣
很多人擔心自助旅行英文不好怎麼辦?尤其在歐洲,不是每個國家都說英文。但真的不用擔心!當我點餐時,我會指著菜單上的圖片,加上一些簡單的單字,再搭配肢體語言,往往能跟店家溝通。
有時候,因為不流利的英文互動,反而增添了不少樂趣,遠比你用流利英文點餐來得深刻。歐洲人大多都願意幫我,他們會感受到你的善意和努力,甚至會主動伸出援手。這種跨越語言的交流,著實讓旅程充滿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該怎麼融入歐洲當地生活?
要真正融入當地生活,需要一些實際體驗才能感受更深。以下是我在多次歐洲自助旅行中,歸納出來的一些實戰心法,分享給你。
住宿:是體驗生活的起點
如果你想融入當地,住進當地人的公寓會更有「家」的感覺,若是擔心入住時間及行李寄存問題,建議找公寓式酒店入住,雖然比較公式化,也能有家的感覺。
以前我會選擇位於住宅區的住宿,每天出門和回家,都會經過當地的麵包店、咖啡館、小雜貨鋪,感受最真實的日常。有廚房的住宿更是我的首選,這讓我可以去當地超市買食材,自己動手做早餐或晚餐,體驗當地人的飲食習慣,這也是省錢的一大關鍵!
餐飲:跟著當地人吃就對了
別再只看Google評價上的觀光客推薦了!要吃得道地又划算,請跟著當地人走。
- 觀察排隊人潮:通常看到一家小店門口排著長長的當地人隊伍,那八九不離十就是好吃的。
- 遠離觀光景點: 沿著景點外圍多走幾條街,找到隱藏在巷弄裡的小餐館,通常味道更正宗,價格也更親民。
- 逛當地市集: 這是我最愛的方式!市集裡不僅有新鮮的蔬果、乳酪、肉品,很多市集裡面也有小吃攤,能品嚐到最地道的小吃,感受熱鬧的在地生活氛圍。比如說,之前在尼斯的花市吃草莓,也是從未有過的體驗。
- 嘗試當地特色咖啡館: 像當地人一樣,在下午時光找間小咖啡館,點杯咖啡,觀察他們的社交方式,感受獨特的悠閒。
交通:像當地人一樣移動
在歐洲,大眾運輸工具是絕佳的移動方式。地鐵、電車、巴士,不僅能帶你到達目的地,更是一種融入當地的方式。當學生背著書包、上班族拿著公事包、老奶奶提著菜籃,就是觀察當地人生活的最佳時刻。
別害怕迷路,只要有 Google Maps 在手,就算走錯路,也可能發現意想不到的風景。我也特別喜歡坐電車,沒有目的一直坐下去,再突然跳下車,在附近的街道走走逛逛。
當你開始嘗試這種「融入式」的歐洲自助旅行,會發現帶回家的不只是一堆照片和紀念品,更是一種內在的轉變。那種「生活感」會深深地烙印在你的記憶裡,成為你人生中最寶貴的體驗。下次再規劃歐洲行程,不妨試試看這些方式,用更生活的方式體會旅行。
延伸閱讀:
德法旅後心情分享之一:媽媽腳痛
德法旅後心情分享之二:感冒和焦慮症大噴發
德法旅後心情分享之三:手腕挫傷很難打字
德法旅後心情分享之四:空少送我馬卡龍
德法旅後心情分享之五:玩不同風格城市
德法旅後心情分享之六:我愛南法尼斯
德法旅後心情分享之七:旅行再上癮
德法旅後心情分享之八:旅途中小細節
德法旅後心情分享之九:旅再多也要睡飽多喝水
德法旅後心情分享之十:玩13天很夠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