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台北飛歐洲的優惠機票吸引人的地方很簡單:價格低、衝動購買的快感強。但這兩年我在訂票時越來越謹慎——便宜票多半給「時間彈性」的人,對我們這類假期受限、想要旅程順暢的旅人來說,看似省下的機票錢,往往會換來更多交通、體力耗費與時間成本。
本篇想分享我的實戰經驗,提醒你買優惠機票要注意的三兩事。

1.買票前要先問自己的三個問題
通常買機票最看重就是你可以請假的時間段、季節等,還有轉機時間也相當重要,建議至少都要保留2小時以上的轉機時間,且轉機的機場愈大,要預留的轉機時間就要相對久一點,比較保險,以下是買票前要先了解的三個問題:
(1)假期彈性有多少?(能不能前後錯開幾天)
(2)你能接受幾次轉機或長時間陸上移動?(火車、長途巴士等)
(3)旅行的重點是時間還是省錢?(尤其帶長輩或行程緊湊時,時間很值錢)
2.常見情況與最佳抉擇
同點進出 vs 不同點進出:
同點進出(例如巴黎進、巴黎出)常常比不同點進出便宜,而不同點進出則需考慮延伸交通成本與時間。例如:
- 家人去德國/丹麥:柏林進機票比法蘭克福進貴 5,000 台幣 → 最後選法蘭克福進、火車到柏林。結果:省機票錢但多花火車時間與體力。是否「划算」取決於你重視時間還是金錢。
- 尼斯旅程:早訂從香港進出的班機時間漂亮,雖有人建議從巴黎進再搭 6 小時火車,但對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尤其帶長輩或想輕鬆旅行時,我寧願多花一點票價換時間與舒適。
3.實用歐洲訂機票時機
(1)假如你時間彈性且能臨時出發:等航空促銷(像阿提哈德、土耳斯那種)是划算選擇。促銷票通常要求時間彈性。
(2)假如你的出發時間固定(連假、特定假期):提早買票(甚至一年)能抓到好時間與相對合理價格。過年、暑假越早買差價越大。
(3)多城市 vs 分開買:多城市機票有時划算但也有可能因航空公司定價邏輯而比分開買貴。建議同時比「多城市一張票」與「兩段單程票」。
(4)設定你的「可接受均價」:觀察幾週到幾個月的票價後,設一個門檻(例如:清明節去巴黎的參考價 27,000),只要低於或接近就下手。
4.小若買票經驗3步驟
(1)先確定假期與核心行程(哪些日子不能動)。
(2)用三個比價工具同時查:航空官網、價格日曆(Google Flights)與一家大型比價平台(例如 Skyscanner)。
(3)比較「時間成本」:若便宜票要我多花半天或一天火車移動,我會把估計的交通時間轉換成金額(時間=金錢),看還是省錢嗎?
5.訂票前該注意的5件事
(1)檢查轉機次數與轉機時間(保留至少 2 小時以上國際轉機)。
(2)比較「多城市票」與「分段購票」的總價與行李規則。
(3)注意可否免費改期或退票(尤其疫情後票務彈性差異大)。
(4)若帶長輩或行程緊湊,優先選擇時間較短、直達或少轉機的航班。
(5)設定「心理價位」:低於這個價就買,否則觀望或選你最想搭的航空公司。
範例:如何設定你的「購票門檻」
舉例來說,如果你常去巴黎並觀察到清明節票價通常落在 TWD 27,000 左右,你的規則可以是:
(1)若票價 ≤ 27,000:直接下單(除非航班時間極差)。
(2)若票價 27,000–32,000:評估時間與轉機成本,若能接受再買。
(3)若票價 > 32,000:除非是你特別想搭的航空或直飛,否則等促銷或調整出發日。
簡單來說,優惠機票最適合「時間彈性」的旅人;若你請假困難、行程需配合家人或長輩、或是想把旅程做到舒適順暢,那就別只看價格,多比較時間、接駁成本與航空品質。我常說的實務做法是:設定自己的心理價位,做三方比價,必要時提早下訂喜歡的航空(像這次我們選阿聯酋,就是因為時間與航空品牌都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