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在 Agoda訂房,應該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之後幾年就改用 booking 訂房,直到最近知道前者訂房的房價可能比後者便宜很多,才又開始訂他們家,就發現到原來透過第三訂房平台(Trivago 、HotelCombined),可能會多收5%哦!
前陣子,正好我在訂一家馬德里的飯店,透過 Trivago 第三平台連至 Agoda 訂房,發現我本來是以台幣訂房,最終卻是美金計價,才知道這種「延後付款」(這種不是「到店付款」,而是入住前約幾天的線上刷卡付款)因付款幣別(美金)和顯示幣別(台幣 or 歐元)不同,Agoda 就會使用當下的「彭博通用複合匯率」,加上最多 5% 的費用。
也就是說,我當初看到的2晚馬德里訂房應該是 USD553.24,但到時線上刷卡會否(預計USD553.24 x @0.89 + 5%=)以 (1) 517 歐元計價,不得而知。確定的是這 5% 會含在訂房費內加收。
本來發現 Trivago 連結到 Agoda 訂房有便宜到(之前我還以為 Trivago 沒便宜過,終算刷清冤屈),事實上,就算加收5%,也可能比在 booking 訂房便宜。我這個人就是愛比價,當時訂房時,覺得飯店官網訂房應會再更便宜點,考量到我們西葡之旅預算有限,因此當時多訂了飯店官網,並訂到房價是(2) 505 歐元。
換算下來,還是應驗以前常在老生常談的:「官網訂房通常是最便宜」的答案。
原本在考慮要用官網還是用 Agoda 訂房入住之間遊移,現在不用猶豫了,因為官網價比 Agoda 價便宜,只需要到店付款,屆時就算要承擔匯率風險,但至少是官方訂房,省去一些阿雜的問題(因為我的 Agoda 訂房姓名好死不死的剛好「寫反」)。
只得說這次訂房風波後,發現訂房網就跟百貨周年慶一樣精彩,一天到晚有最低價的促銷、有時還來個今天訂房最多折扣、還有分不可取消的立即付款、入住前3-7天的延後付款、現在刷卡入住前免費取消退款的好康房價,再到實際金額的到店付款,各種琳瑯滿目的促銷方案,看得是眼花瞭亂。
唯一證實的事是,歐洲房價愈早訂真就是會愈便宜,即便是延後付款加5%、或較貴的到店付款,都用中文訂房網一指就能輕鬆搞定,何樂而不為?
除非是像我這種預算抓得比較緊的旅人,需要卡在一個預算裡,否則,不管是飯店官網(最直接)、第三方平台比價訂房(有時價格殺很大,像 Trivago 或 Tripadvisor )、第三方訂房網(有現金回饋或不同家的信用卡公司優惠訂房好康連結),都能找到自己預算的房價。
延伸閱讀:
旅宿三兩事:你該注意國際訂房網5個陷阱
國外自由行?請Visa白金秘書幫你訂房訂餐
結論就是,Agoda 的 5% 就是買一個低房價和安心的中文訂房,比起我用飯店英文官網訂房來的更可靠些。有時那些加佣金、服務費等付款就是貴的迷思,並不適用於每個人,預算、安心訂房、最喜歡的房間等都會是其考量,能用自己最安心訂房的平台就是好平台。
至於那些額外的費用,只要早鳥訂房,真的不會比出發前一個月貴多少。 因為愈靠近出發日,好住宿的房價不是很貴,就是滿房不能訂了。
本篇文章目前測試過,適用在歐洲、日本,其他國家我個人沒有測試過,暫不在本篇討論範圍裡,但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