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聖母峰.極限攀登:為何聖母峰攻頂那麼難?挑戰6個不可能任務

看過 Discovery《聖母峰.極限攀登》為2006年攀登聖母峰的真實拍攝紀實片後,對挑戰世界最高峰的勇者們感到敬佩卻也不解,如同愛旅行一樣,只是他們擁有的夢想更遠大艱鉅。對我來說,終其一生都不可能去爬這座山,故透過這部電影,分享登上聖母峰為何如此困難的6個原因?

12004135_485195148324910_4504049600564086396_n
(圖片來源:Everest粉絲專頁)

愈高海拔山峰 氣候是關鍵

曾聽過爬過世界數一數二高峰的勇者分享經驗,他們在決定爬這些超過八千公尺高度的山峰前,至少需要二年的定期訓練,培養一定的體力,在攀登時才能因應。即便如此,八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氣候瞬息萬變,上一分鐘天氣晴朗無雲,下一分鐘,隨時捲入暴風雪,氣候往往決定一切。

挑戰無氧攀登,攻頂仍需氧氣瓶

攀登所需體力需非常大,耗氧量更大,聖母峰8848公尺的高度,比台灣玉山主峰3952公尺,高出約2.3倍之多。超過8000公尺的高海拔山峰,空氣含氧量僅只7%,氧氣瓶的使用量需謹慎運用。一般雇請雪巴人協助扛氧氣瓶在各營地備存,當遇上體力出狀況,或其他棘手問題時,沒有氧氣就等於和時間賽跑,這也是為什麼下午2點之前一定要下山,氧氣量都有經過計算。

登山不比意志力,時間不夠勿逞強攻頂

本片道格因為第二次攀登,就差那麼一點點就能攻頂,但這時千萬不能靠意志力勉強攻頂,這是相當危險的情況。看似很近的距離,光是爬到頂端也耗盡約45分鐘,只要超過「下午二點一定要下山」的準則,還是得放棄。若堅持攻頂,返回山下的供氧會不足,要是引發嚴重的高山症等狀況,即使其他人趕到協助,也愛莫能助。

攀登途中不適,放棄是上策

高山症會致命,只要攀登途中有明顯的高山症反應或是症狀,唯一解藥就是立刻下山,留住性命下次再來。雖然站在全世界第一高峰看到美景,相信是所有攀登聖母峰勇者的心願,但無法下山分享,生命停留在瞬間,身邊的人更痛心。

團隊合作很重要,撐不過者,勿危及他人生命

救人一命很重要,但在登這種巨峰時,克服體力問題外,也需顧及攻頂時是否風險過高,避免需他人冒生命危險救援。人類在巨峰太渺小,倘若有人能前來救援,從最近的營地趕過來,至少需要半小時以上。如果是高山症、凍傷、雪盲問題,也許還有較長時間可等待救援,若是氧氣瓶耗盡,只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當時羅勃就是最好的例子,想救道格一命,一開始就該堅持下午二點撤離的原則。一旦決定錯誤,賠掉的是自己和他人的性命,雖然幫助他人完成夢想或許是他的使命,也難以挽回憾事。

登頂需運氣,排隊塞人時,希望時間夠用

每年登聖母峰的勇者不少,最佳登峰的時節為五月,常常有排隊人塞人的狀況,使得一群人必須在寒冷中等待多時。等待過程中,除了耗體力和體溫(可能失溫、手腳血液循不好,對攀爬也是一大考驗)外,從第四營地到攻頂,還要需時約8小時或更久。能在不排隊塞人時即時攻頂並返回,挑戰成功的機會更高。

但不是每次都運氣都這麼好,有時在需緩慢攀登地前進時(如劇中冰瀑),急也急不得,更何況人多到塞住時,也是影響攻頂成功需挑戰的任務。

11143713_475053706005721_3662161572237059126_n
(圖片來源:Everest粉絲專頁)

為何挑戰聖母峰?是許多人都想問的問題,劇中一句名言「山就在那裡」,這句話撫慰了多少攀登者的夢想。也許我們永遠不能明白這些人為何寧可冒生命危險,去踩在世界頂端,看這山川壯麗之美,這部電影卻說明,人想要戰勝自然何其困難,而挑戰它,往往只有態度遠勝過高度。

註:超過八千公尺的高山,約7%低含氧量、零下30度低溫、50度以上日夜溫差,而就算距離只差500公尺海拔,光是單程攀爬上山可能耗時超過八小時,對體力、體溫都是極大的負擔。

→ 延伸閱讀:
【聖母峰:攀越極限】Discover真實演出2006年登頂版本
【Merrell防水健走鞋】一雙擁有7優點並陪我旅遍世界的好鞋
德瑞之旅 | Day5-2007.5.2。少女峰.瑞士
日本東北 | 冬季到「宮城縣南」體驗3種溫泉秘境與無敵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