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次次的旅行經驗帶來的啟發,提醒我們下次可以更好處理旅途狀況,好讓每次旅行被美好的回憶填滿。這篇是根據我多年來的旅行經驗而改變的心態,先說好,我不是背包客,比較喜好像當地人一樣的放鬆享樂模式,大概就是偽貴婦型的慢遊旅人吧,代表這裡所提及的經歷都是因我個人喜為主。而每個人的旅遊運氣好壞各異,僅供參考哦。
*kirkandmimi from Pixabay
1.查詢當地氣象 帶對衣服旅行
常問別人旅行目的地的氣候,不如相信當地氣象會更好,比如:前往挪威奧斯陸,可 google 查看當地氣象網站的一周天氣/氣溫預報,一般較準確及好準備衣服。也可以事先安裝氣象APP,方便在當地隨時查看。
怕冷或怕熱者,有時候別人覺得溫度剛好,但你可能需要加件外套才夠保暖。像我本身對冷相當敏感,比一般人容易對冷空氣過敏。除了出發前先查看該地區的歷史氣溫外,準備行李時,都會依自己對冷的感受度,再增減衣物。
2.適度做功課 用計劃因應變化
我認為多做功課的好處,可在既定計劃中因應更多突發狀況,同時針對在地文化差異、治安等資訊有充足的了解,可避免觸法、誤解等事件發生,也不會影響心情。但也不用太過度做功課,以自己在意的重點為準,以免少了旅途中的新鮮感,比如:我還蠻在意治安。
我記得有一年去義大利比薩斜塔時,選擇到達較少遊客的車站,曾做功課查到需注意這裡亞洲觀光客不多,易成目標,要留意治安。當時我們邊走邊拍照,隱約感受到被一群人行注目禮,隨即提高警覺,收起相機,迅速離去。雖然可能是多慮,但當下我和旅伴都覺得氣氛有點怪,畢竟那條往車站的街道還真沒什麼遊客。
3.預留彈性時間 留給不期而遇
不得不說,我是個樂於享受計劃式旅行的旅人,但旅行變數大,行程排好排滿,趕鴨子上架的旅行心情,反比工作時還累。早期曾因行程塞滿而玩的不夠盡興,現在多半會預留彈性時間,以便因應旅途中的變化,或是享受不期而遇的意外行程。
我的建議是,夏天熱又天黑得晚,適度預留時間睡午覺,可在最熱的時間養足精神,或是安排一頓美味午餐也很好。也可以來趟冒險,搭電車遊市區是我的最愛,但不是每個國家都有電車,這時會改坐公車取代。只要用 Google Map 並定位好,搭車看風景,或下車散步找景點,都是旅途中的樂趣。
4.找對適合你的旅遊季節
我因為怕冷的關係,也對看雪、滑雪等興趣不大,很少冬季出門,甚至待在室內有暖氣的地方,我幾乎可以十分鐘內就睡著,這對於坐車愛看風景的我是一大困擾。因此之後的旅程,盡可能在秋意涼爽季節出遊。
不管是自助旅行或跟團旅行,挑對適合自己的季節出遊很重要,畢竟能看到的風景與特色大相徑庭,而身體對溫度的適應與變化,也會影響旅行舒適感,尤其是對冷熱較為敏感者。
好比,我喜歡秋天涼意不冷的季節出遊,因為溫度最低約在10~15度,是我可以接受的氣溫,而該季節能欣賞到紅黃綠色的變幻,覺得這最適合我。
只是我也不全然都秋天出門,像之前偶有例外,曾在農曆過年與家人一起度假,就到零下10度的日本奧日光泡溫泉,也在春夏季到歐洲看鬱金香滿開及春暖花開的美景。
5.留在心中的紀念品
旅行時往往不小心買過多的紀念品,不一定實用或值得收藏,可能是一時興起而買。千辛萬苦帶回家後,難免有些後悔,畢竟買愈多的紀念品後,最終都躺在櫃子裡。遇到不耐久放的物品,想丟又捨不得的窘境;買得多卻找不到地方放,反而擺在不見天日的地方,失去了欣賞的價值。倒不如養成旅行時不買紀念品,除非很喜歡才買,要不,就讓那些成為留在心中的紀念品也很好。
那麼,你的旅行遺憾又是什麼?歡迎分享交流~
→ 延伸閱讀:
我的旅行回憶錄,那些去過一次還想再去的5座城市
一個人的旅行怎會寂寞?旅途中學習思辨,決定自己的心
旅行停看聽 | 旅行路上,你選擇留下後悔、還是遺憾?
推薦2020年5座歐洲城市,任選歐洲國家盃12國、歐洲文化之都暢遊